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何推动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落地?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化发展,切实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青少年血脉,既是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促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相互协调、补充和强化,发挥教育协同效应,培养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聚焦制度体系:夯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根基
制度体系是做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所在、根本所在、长效所在,应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体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管方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制度体系建设之中,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强对顶层设计、政策执行、机制构建、资源集成、力量协同、评价质量等方面的制度完善。
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固根本。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青少年成长成才需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度设计,在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牵引力;在中观层面明确保障机制,强化立德树人的推动力;在微观层面细化具体举措,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驱力。
坚持以刚性制度安排促落实。聚焦问题、有的放矢,建立健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制度的落实机制,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化;科学制定实施规划、健全日常工作制度、创新运行机制、探索教育效果监测评价机制、完善教育协同机制,以更加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协同体系:创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机制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多要素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才能将这项固本强基的育人使命完成好。
不同教育力量融合联动。应廓清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短板是什么”等问题,围绕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统筹协调、协同推进,有效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步骤统一、载体衔接、效果叠加的路子,建设好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协同机制。
不同成长阶段衔接互动。青少年群体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协同发展的内涵和要求都不一样,应统筹各阶段教育目标一并思考、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形成科学完整的教育链条,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纵向衔接、各阶段循序渐进的紧密型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不同地域空间协同推动。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等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有差异,其协同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推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路径的多元化,并实施差异化指导,努力实现各区域在不同维度上的协同合作,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整体效应。
聚焦平台体系:突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育人实效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爱国主义教育要入心,需要教育平台的建设理念、方法和途径等与时俱进。
课堂育人要涵养底气。创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思路革新、师资革新、教材革新、教法革新、机制革新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同时不断优化课程思政,让各门课程具备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避免形成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
实践育人要善接地气。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育人环节要注重突出时代主题、贴合社会需求、强化教育特点、适应个性发展,以研学旅行、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等多元载体分层分类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促进社会实践由“体验社会”向“服务社会”转变。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应积极组织开展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感。
网络育人要充满朝气。面对“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青少年,要精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新技术,让爱国主义教育在网络空间“多起来”“活起来”“动起来”“萌起来”。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原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使教育内容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呈现形式由静态变为动态、教育受众从“大众”转为“分众”。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