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脱贫摘帽是新的起点

作者: 审核: 编辑:苏小强 发布时间:2020-09-05 17:56:10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期完成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坚实基础。

摘掉贫困帽子只是迈入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后面的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泄气再加股劲,不大意再努把力。脱贫摘帽不能停在口头上、止于头脑中,而要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工作,把精准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力戒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避免数字脱贫、表格脱贫,不搞花拳绣腿、栽盆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挑战,更要拿出霹雳手段,采取超常规措施,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上,决战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以任务聚焦破散漫关,以环节缩短破流程关、以用人精准破成效关,以监督全面破腐败关,察实情亮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让实实在在的改变成为检验脱贫成果的唯一标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也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跑完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摘帽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鸣金收兵”了,帮扶仍要持续跟进,政策仍要持续落实,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建立“再拉一把送一程”的长效机制,继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力度不减、目标不降、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全脱贫、不返贫。已经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须倍加珍惜,坚决克服疫情和洪灾等造成的不利影响,把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要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批评教育敲盆打碗等饭吃的懒人,支持鼓励敲锣打鼓谋发展的能人,逐渐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不断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破解“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困境,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构建扶贫利益共同体,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共赢中行稳致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持续稳定增加群众收入,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避免一些地方和群众再戴上贫困帽子、穿上贫困马甲,让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统筹城乡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要将近期与长期、打基础与谋未来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应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村、农业及农民问题。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挖掘优秀乡土文化,开展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完善乡规民约,留住乡愁留住根,让农村成为有魅力的家园。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壮大本土人才,留住青年人才,鼓励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基础,让农民群体生活得更加美好。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Copyright 2010-2019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标准化学院)
广州办公室: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1号广东理工职业学院8号楼506 电话:020-83587602
中山办公室:中山市五桂山镇高职教育园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D201 电话:0760-89911530

手机版